我认识任均老人,是在文革后期。那会儿还在插队。我家被放到外地。中间我回北京,就东西家的乱串。在一个大雪天。满天的飞花,阴着,刮着。很冷。我骑车,去虎坊桥克明家找克明。克明不在。只有保姆。我就在那儿等。天晚了。记得是克明的父亲,王一达伯伯先回来了。听我说是克明那儿插队的,就去屋里,又出来时,手上半瓶大曲,捏俩小盅儿,拉我坐餐桌边。就我们俩,保姆看着,没大小地喝,没大小地说话儿。后来任均伯母回来了,人一下就感到特亲切特随和,马上熟络了。伯母忙碌着招呼保姆弄菜,弄吃的。我就在那儿蹭饭。和这两位刚认识的长辈,凭了句“克明延安那儿一块儿的”,吃得,喝得,身上好暖和。那份风雪中的温馨,叫我心中一直记着。
后来我们,还有其他插队的沟里的,就都和克明家里,克明父母搞熟了。直到克明写书,说是给老太君写回忆。拿了他的文稿看了,才知道老人家经历如此不凡。书中老人缓缓述及到了上百个人名,都是这近半个世纪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上人物的名字。老人平静地谈及与他们的邂逅交往,如谈家常往事。这是现在已不可多见的珍贵史料,从中折射出真实的历史。我们看到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历史人物,在老人的记忆里,还原成为一个个真实的人。脸上没有了文人政客的粉彩涂抹。可信。这里面有许多我们熟知的大人物,他们早已被堆满了五彩油泥,涂得花里胡哨,射许多我们看习惯的光芒。看不出原来真正的线条与轮廓了。
任均老人的特殊的人生经历,为当今少见。她是著名辛亥革命元老任芝铭的小女儿。任芝铭公为前清举人,孙中山同盟会元老会员。共和,讨逆,举义,兴兵,民主,办学,抗日,参政,谏言。以天下为责任,不敢少怠。一生忧国,一生奔走。这个大家庭里三个著名的成员,孙炳文,朱德的金兰挚友,冯友兰,国学哲学的大师,黄志烜,有名的矿业家,走的三条道路:革命,文化,实业,典型地概括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兴邦救国的道路。这部书,虽记录的是老人私人的经历,家人的往事,由于老人特殊的人生际遇,记录的一生各个时期的许多历史人物,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那几个特殊时期,延安整风,文革整人中,那些一个个个人的遭遇,鲜为人知,令人动容。因而从一个特殊的角度,给我们记录下了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现象。
和任伯母的聊天交往,感受到老人的那种天性平易随和,宽心快乐。出自大家,淡泊于平民的心态操守,让人喜欢,让人感受到高尚的人格教养。在一个把常识说成歪理,谬论尊为正论的时代,老人坚守常识,坚守常理。做老实人,说老实话。不为之诱惑迷失。这叫人感叹。在中国那些个艰难的年代,要求一个人做到这一点,真的很难。读这部书,叫人有着特殊的感动与感慨。尤其是看到在多次的政治迫害中,老人遭遇到那么多丧失亲友的惨痛。在书中,老人呼唤常识。呼唤良知。呼唤反省。呼唤忏悔宽恕解脱。这呼唤的是种什么样的人性力量。这是这个民族为反省灾难防止灾难所欠缺的精神。
任均老人虽年过九十,但精神矍铄,身体无疾无病。感受到上天体恤良善,保佑好人。任伯母无疑寿数远在百岁之后。
09.2010. Berlin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