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记得,我赶上过的一次巴伐利亚农村的节日。在阿尔卑斯山地区,一个不大的村庄。村里有整齐的街道。许多美丽的花园庭院,停着奔驰牌汽车。还有一个小小的修道院。修道院带了一个招待所。住客多是外来的教士和香客。
我们就在那个招待所里过夜。招待所房间里有一张床。床上白枕头白罩单。有一张小木头桌子。桌上一本圣经。有四面白墙。墙上一个受难十字架。简简单单,干干净净。让你明白,所需要的都有了。其它再多就奢华了。
那个节日是庆祝什么,已经搞乱掉了。好像是多瑙河边农民的打靶比赛?村里人当然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。汉子们皮短裤,背带,长筒袜。头上窄沿儿毡帽。帽上缀满了纪念章,插着羽毛。女人们丰胸硕臀,低胸口的长布大裙,上面钉了漂亮的手绣花边。
晚上,村长来邀请。和一大群人出来,走到街上。街上空气清新。微微的风,很凉爽。这是阿尔卑斯山地区仲夏的夜晚。头顶上缀满了星斗。
村里的空场上灯火通明。搭着极大的布棚,里面摆了一排排的条桌条凳。布棚里坐满村民。
见有许多新客人加进来,村民们都高兴,大家立起来热情地招呼。条凳上有男有女有老有少,坐成一排。我便挤在他们中间。立刻有妇人端来啤酒。咚地一声放在面前。那啤酒一升大杯。亮莹莹的金黄色。许多上升的气泡。立刻德国人都举起酒杯,高呼健康。我也赶紧举杯,呼健康。啤酒入口甚爽,甘醇细腻,的是上品。
条桌上面再没有其它的东西了,空荡荡的。每人面前只有一大杯啤酒。村人庆祝,除了干喝啤酒,再都坐着手挽着手合唱民歌。一边唱一边随了歌,左右整齐地摇摆。人人兴奋得脸红脖子粗。
我也挽了邻座,坐那里跟着摇,嘴里跟着唱。眼睛却左右乱看,心中小人戚戚,怎么没个吃的?这洋人着实和国人不同。国内村人庆祝,其实质性活动内容,主要是个吃喝。最壮观看到云南村子里吃通街流水席。矮方桌一个挨一个,摆下来里许长,贯绕全村。桌上岂能这样空空荡荡,成甚个场面?国人乡里虽不富裕,但做起事来,鸡鸭鱼肉,直摆得桌面没个空隙。否则能算个庆祝?就是再穷的陕北,上桌起码要当得个酒肉二字,方才不输了脸面。
看来德国这儿没这一套。德国人不明白吃喝的重要。他们要唱歌,要跳舞,以为这才叫庆祝。我干喝了口啤酒,想想这没个下酒肉菜,真是糟蹋了这好啤酒。
在大布棚的一侧,村里的乐队在伴奏助兴。乐队以手风琴为主,外带了些提琴萨斯风。乐师们不坐,站着奏。且奏且摇摆。口中也有随了大众唱的。有时排了队,唱着奏着,在条桌间串着走。
后来就有唱家到前面唱。有副歌的地方,全体都跟了合上去。合声宏大,全场如醉如痴。
他们唱的歌都是传统的歌,民间的歌。他们唱山唱树唱花唱草,唱爱情美丽家乡可爱。歌词内容老套,即兴的手法传统。
但我喜欢上了这些民歌。这些歌就像那里的人。敦实,健康,单纯热情。尤其我喜欢阿尔卑斯山民歌中的假声,他们叫Jodeln的。嘹亮的Jodeln假声,不知是怎么从喉咙里颤动出来的。像是含了水波,像是带了金银的光色。那颤动的歌,给你阿尔卑斯山的阳光。你看见湛蓝的天,湛蓝的水。雄壮的山峰,如茵的山野。那里到处光明灿烂,到处洋溢欢乐。
有个栗发姑娘,也唱Jodeln。每句完了,重叠地唱着Jodeln假声。那些“阿欧伊,爱欧伊,杜丽伊欧--”(Jodeln假声衬词)真好听。清亮欢快,像天上的云雀。一曲完了,我随着大家使劲鼓掌。姑娘好看地站在那里笑着,向大家答礼。
农人们极是热情,不断地搬上来大杯的啤酒。村长说,每人得喝上四五杯,才算叫够水平。而且这种庆祝,一般一闹一通宵。我觉得坐不住。生得肚量不够,如何盛下这四五升液体?虽然我想坐在里面听歌。于是有礼貌地和主人打了招呼,从布棚里钻了出来。
外边是阿尔卑斯安静的夏夜。夜空爽朗。星光下,听得见蛙鸣。草地木凳上散坐着些村人,拿了啤酒说话。有对男女站着拥抱,仔细地接吻。
我漫无目的,信步踱到了大棚的一侧。看到村民们在那儿搭了个高高的秋千架。秋千空荡荡吊在那里。我无聊地抓了绳索,站到了秋千板上。这时听到身后有人说话:“您想要荡秋千吗?”
我回头一看,居然是那个云雀。
“我们一起荡,好吗?”她好听地对我说。带了阿尔卑斯地区特有的口音。
她爬上来,和我对面站在秋千板上。两人都抓了索,开始荡。她说:“我看见您给我鼓掌。”我受宠若惊:“是啊,您唱得真好听。我喜欢Jodeln。”“您从哪儿来的。”“中国。”“哦耶。很远的地方,是吧。”
我们的秋千开始荡高。耳边听到呼呼的风响。每次下冲,那云雀都使劲加力。秋千像Jodeln,像云雀,要飞上天去了。
我可觉得我要摔下来了。我抓紧了绳索,不敢使力。对那女孩儿说:“喂,我们高得快要翻过秋千横梁了。”“没事,”她通红着脸,兴奋地向下发力,云雀般欢快地叫着:“来呀,用力!”
秋千疾速地荡下去。栗色的长发波浪似地飘起来。
我手发软,开始抓不住绳索。我真的要掉下去了。哦!这阿尔卑斯大山,它蕴藏了多少青春的活力呀!
我受不了了。禁不住下意识开始反向使力。女孩儿诧异地看看我。笑了起来:“那好吧,我们下去吧。”
我回到招待所小房间睡下时,脑子里还久久萦绕着Jodeln美丽的衬词:“阿欧伊,爱欧伊,杜丽伊欧--”
书载,南德阿尔卑斯山地区一向传统。风情浓郁,人情醇厚。是因为大山的缘故吗?
北德人笑他们傻气。北德人不唱Jodeln。
北德没有山。
07.2006 Berlin
注:Jodeln为南德及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民歌一种假声唱法。影片“音乐之声”插曲“孤独的牧羊人”使用了Jodeln假声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